打印

[科幻] 上帝之城

0

上帝之城



译  名 上帝之城/无主之城/天主之城/无法无天
英文名称:City Of God
电影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
     卡提亚·路德Katia Lund
电影演员: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斯Alexandre Rodrigues
     马修斯·纳克加勒Matheus Nachtergaele
     道格拉斯·西尔瓦Douglas Silva
     艾丽丝·布拉加Alice Braga
地区:巴西
语言:葡萄牙语
原著:保罗·林斯Paulo Lins
类型:犯罪、动作 片长:130分钟
级别:R级(强烈的暴力、性及毒品内容)
发行:米拉麦克斯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1月17日(美国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cidadededeus.globo.com
IMDB得分:8.6/10 (23,611 votes) Top250:#20
电影简介:
影片的真正主角不是人物,而是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60年代开始一项号称“上帝之城”的住宅修建计划安置贫民,80年代初这一片地区成为了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地带。
  巴斯卡普带我们来到“上帝之城”,他见证了这里二十多年来被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所裹挟的混乱生活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争斗。虽然从小就要辗转于匪徒间求生存,但胆小怕事的性格与自我保护的本能却使他一直能平安度日。
幕后:
  60年代,大量怀抱幻想的贫民来到里约热内卢,在政府设置的贫民区落户。由于种族和阶级偏见,这里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政府完全采取不问不管的态度。这时的年轻人虽然游荡于社会的边缘,但还肯听命于严厉的家规。70、80年代,局面终于发生了逆转。这些底层少年开始聚集成团伙帮派,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犯罪和毒品军火交易,俨然形成了与社会对抗的体系,并控制了整个社区,成为了真正的“国中国”。匪徒的年龄也呈越来越低的趋势。今天,这仍然是巴西政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影片根据保罗·林斯的小说《God\'s Town》改编,林斯在里约热内卢贫民区长大。1982年,他参与一项研究下层社会犯罪行为的人类学计划前往“上帝之城”采访,却发现自己更偏好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现这地狱之景。在发表了一首诗歌后,朋友鼓励他写成小说。他花费八年时间进行深入采访和收集资料,广泛调查臭名昭著的房屋修建计划。小说出版后,在巴西引起了轰动,并被译成6种语言,被12国购买版权。法国、美国、意大利和英国也即将发行。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曾活跃于实验电影界,转入电视业后给80年代的巴西荧屏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进入90年代后他的商业电影和广告也颇有名气。梅里尔斯认为阅读林斯的小说使他发现了这个国家的另一面:“我意识到我们,来自中产阶级,无法看到就在我们鼻子底下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那条分隔了两个国家的深渊:‘Brazil’和‘brazil’。从深渊的那边看,政府、法律、公民权、政治、教育、前途和未来都不过是抽象的概念,仅仅是轻烟。”由于没有切身体验,他请来曾在贫民区拍摄影片的电影人卡提亚·路德合作,从街道上和贫民戏剧团中找来200多名少年进行了8个月的训练。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
  影片的制片人是巴西著名导演沃特·塞勒斯(《中央车站》《太阳背面》),他说:“巴西每年有40000多人死于暴力,是科索沃死亡总数的三倍还多。在市郊地区很多死亡惨案都是毒品团伙争斗,或毒贩与警察对峙的产物。《上帝之城》想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了解我们是如何陷入这种混乱之中的。”对于有人指责影片将巴西的贫民区展现得如同只有毒品贩子,塞勒斯表示:“其实大部分巴西人是这种现状的牺牲品。”
  和原著小说一样,影片在巴西成为了社会热点。连国家领导人也观看了这部被认为是如实反映了巴西底层社会状况的影片。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我为巴西的中产阶级制作这部电影。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更深入地认识国家的机会。我们遗弃了社会的这一部分,而现在我们遭到了报应。”
  卡提亚·路德:“十年前没人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对种族主义和暴力的起源作出研究,也没有对社会提出质询。现在人们开始探询了解。人们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警察无法终结暴力。”
  沃特·塞勒斯:“不要期望怜悯与救赎。在上帝之城里没有此类东西。它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们被巴西的统治阶层遗忘了太久;国家从未提供过适当的健康和教育服务。事实上,国家唯一充分提供的就是子弹。”
相关影评:
  银幕上似乎还未出现过如此年轻凶残的罪犯,他们看起来还处在前青春期。除了腐败无能的警察外,成年人很少进入摄影机镜头。这是一群地狱来客,他们仿佛无父无母,因而得以无法无天,这使“上帝之城”恍若孤儿院与屠宰场的混合体。
  对于片中少年们的堕落,导演没有表达一丝的感伤情绪,而是以反讽和黑色幽默作出评论。他不在任何场景或人物上驻足停留,粗糙的照明、快速剪切、迅疾的动作、大量使用跳切和手提摄影,使影片呈现闪电般的节奏,伴随着接连不断的暴力行为把观众推入一浪接一浪的激烈拼杀中,给人带来令人无法呼吸的窒闷和茫然错失感,那些目不暇接的残酷场面几乎使人失去知觉。在这里暴力不带有任何“美学”成分,它是片中人基本的生存方式,如吃饭睡觉般稀松平常。同时它又充满野蛮的兽性,尤其是当那些还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端着看上去比他们自己还要大的武器毫不留情地宰杀他们的同龄人时,更让人觉得面对的是一座巨型角斗场。
  影片上映后,梅里尔斯被誉为“巴西的马丁·斯科塞斯”,确实,把这部影片与《好家伙》相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同样的黑帮斗争,血腥暴力,凌厉风格,黑色幽默与华丽视觉。不过这部电影重在表现绝望是如何引发少年们的残忍暴力,在巴西贫民区道德与经济的荒原上,罪恶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他没有突出某一个人物,而是侧重于一个群体的刻划,更强调了问题的社会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xusiji912 金币 +10 发帖辛苦啦! 2008-5-31 19:13

TOP

0
今天上课 把上帝之城看完了  
感觉是音乐越好听,故事越个反差
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残酷。这是民区,追逃跑的鸡的时候也是拿着枪的。这几乎是一个枪不离身的区域。这个地方被称为“上帝之城”。
  这个城区里,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平民,那么你相当于选择了等待被抢劫;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劫匪,那么你相当于选择了等待被枪杀。究竟哪一个更好?很多人选择了后者,或许是因为抢劫天天可能发生,枪杀只需要痛苦一次。
   还有那就是皮肤越黑,牙齿越白。 大概也是一个反差~

TOP

0
已经看完,故事有点波折,与香港影片差别交大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9 08:03